出马出道萨满 · 业内知识讲解 · 在线答疑解惑
 文化传承·推广的领航者
当前位置:
【出马仙】要如何“修心”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4-08-09 | 17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晚辈小生又来了,跟大家交流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——出马仙如何修心。

晚辈小生又来了,跟大家交流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——出马仙如何修心。


很多弟子立堂之后出不来,找到自己师傅的时候,总有师傅不负责的甩下一句“你要修心”。


“修心”本来是好事,是每一个修行者都应该做的,但屡屡被神棍拿出来做自己骗钱的挡箭牌,现在反而成了反面词语。


虽然现在在出马仙的圈子里谈“心”色变,但小生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修心的问题。


此刻再提起这个问题,是因为晚辈小生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,对于“修心”这两个字有了一些新的感悟,想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。


修心,修得是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太明白,因为所有人都没有点开、点明修的是什么。


心,在医学上是一个脏器,修心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讲是让我们修炼心脏加强心脏功能吗?很显然不是。



那是什么,在中医中体系中心的功能有一项是为藏神。


心主藏神,又称心主神志或心主神明,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分别。


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,而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思维、意识、情感、性格等思维活动。


所谓的“修心”,晚辈小生觉得修的应该是心神,修我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活动,也就是心神心性。


修出什么心神呢?晚辈小生感觉我们应该修出自省、定(坚韧)、仁慈、理智、包容、平等、善良等等。


自省之心:


《论语•学而》中曾子有云“吾日三省吾身…”,从而引出一词——“一日三省”。


曾子,孔圣之徒,七十二贤之一的“宗圣”,他告诉我们要反省自身。


还有《心经》开篇“观自在菩萨”,“观”是观察审视,“自”是自己,“在”是现在此时此刻。


这句经文的解释是:当人审视自己自身是否有缺点的时候,在那一刹那间便是菩萨。所有我们要有反省自身之心。


在我们思维逻辑中具有一定的逻辑盲区,那就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,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与不足,老词讲叫“灯下黑”。所以我们要时刻检查反省,我们自身还有多少缺点或者某些事在处理过程中有不当之处,从而改正。


定(坚韧)之心:


坚韧、坚定之义,坚守己道之心。


我们之间很多人有一个毛病,随波逐流的善变。这些人在他们不同的时期接触不同的人,他们的思维以及说话的方式就会变得不同。


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是出马弟子,认为自家仙师万能的。过一阵就变成出道弟子,出马不行我等出道怎样怎样。下一个阶段就是佛道两边跑,别人怎样自己就怎样。


有句话说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但是后边还有一句“初心易得,始终难守”。都是受过磨砺才走过来的,都懂都有初心,但是为何最后有很多落的个仙走堂空从此落魄的下场?


因为这些人始终未守啊,初心有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道,怎么去走,该去怎么做。可能开始是坚持,到后来一看同行大家都这样,我也这样吧,随波逐流的善变。


自我反省不足以后得自我修缮的改变。导致了如此的下场。


善良,平等之心:


这两个就是字面意思,“善良”就不加以多说,只要继续保持就好。“平等”这个有些重要,有些人在出堂之前要求仙师怎么怎么去做,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,我就去接去立堂。


人之常情可以理解。


仙师没有可以让我信服之道,我为什么去信仰供奉?但是仙师显道付出了,弟子是否可以做到让仙师有同等的收获?


小生曾经听过一句话:我们这一行是一手托俩家,一阴一阳,一碗水咱得端平,谁也不容易。


佛也曾说:万物众生,皆为平等。


那么我们在干活的过程中,不管阴方是仙、是鬼、还是其他,我们是否始终都能平等的去对待,而不是偏向人(阳)一方多一些?


平等之心小生觉得也是平衡之道,没有平衡万事万物将不远矣。


包容之心:


小生听过很多佛教徒、道门弟子说仙家仙门怎样怎样不行不对…


小生没有资格跟义务去说佛道两教门徒是否有不对之处,但是仙家仙门呢,小生还算是其中一份子。


我就想问一下那些高高在上对外说,谁也不行就我能,别人家仙家都不行,就我家仙师厉害怎样怎样的仙缘弟子——你家仙师就这么教你的?


把自己跟自己家的仙师捧得高高在上,面对外界同行一律贬低!


谁家仙师不是一步一步修行上来的,从低到高。咋的?你家仙师天生大能呗?那还有你什么事?你生下来什么都会吗?你丫的不是一点一滴学会的吗?


小生认为,好的仙师不论能力高低,只要能为香客苦主尽心竭力去办,那就是好仙师。所以对于修为有限的仙师我们应该包容与理解,给予时间与机会,一样可以成为一代大能者。


还有,每家仙师因为修的法门跟弟子的机缘不同,所以每个堂口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。但是有些弟子遇到一些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时,第一时间第一反应不是在思考这种其中的原理,而是说——这是扯淡,这种方法不对,这个事做的不对不好使。


可是人家确实好了,光速打脸。


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前行,都在做着相同的一件事,唯有包容,才能求同存异,相互借鉴,相互进步。


修心其实还有很多,晚辈小生不能一一列举,只能举例几个相对比较重要的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
晚辈小生才疏学浅,如有欠缺不当之处还望海涵并且加以指点,晚辈小生也可参考加以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