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马出道萨满 · 业内知识讲解 · 在线答疑解惑
 文化传承·推广的领航者
当前位置:
修成正果的【出马仙】——王奶奶
来源: | 作者:华洋 | 发布时间: 2024-07-13 | 5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众多出马仙中,曾经出现过一位修成正果的前辈——“王奶奶”。

众多出马仙中,曾经出现过一位修成正果的前辈——“王奶奶”。


王奶奶是民国年间河北“香坛”上很普遍的一种神,香坛、香门,则是出马的前身。


对照现在的出马文化,笔者分析,“王奶奶”的地位应该介于出马堂口中的“烟魂”与出马弟子普遍信奉的“黑妈妈”之间。


之所以这么定位,是因为“王奶奶”的地位不亚于今天的“黑妈妈”,都属于正仙行列。但“王奶奶”又不同于“黑妈妈”的是她可以像“悲子”一样附于香头之体排忧解难。



有些自称出道的朋友,号称有什么天神附体,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。之所以他们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欺世盗名,正是因为确实有王奶奶这样的地方正神附在弟马身上看事儿的先例。


民间认为“王奶奶”是一位神,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,“王奶奶”共有三位,笔者这就将资料所记录的“王奶奶下神自述”展现于大家:


“王奶奶”不是一个,有东山(丫鬟山)“王奶奶”,有西山(天台山)王奶奶,我是东山“王奶奶”,原本是京东香河县后屯村的人,娘家姓汪。西山“王奶奶”,跟我是同村的人,娘家姓李,我们并不是一个人。天津称“王奶奶”作“王三奶奶”,现住妙峰山,那又是另外一个人,她并没有弟子,也并不降神瞧香。我本来是七世为人身,在第八世成了道。在成道的那一世的人身,夫家姓王,娘家姓汪,我们“当家的”磨豆腐卖,我们吃豆腐渣。在夏天,去野地里挖“刺儿菜”,放在大缸里酸起来,就着豆腐渣吃,很是苦楚,现在的“窝窝头”那真是“王筵”了(乡民俗称美味酒席作“王筵”,也称作“御筵”)。后来,我们当家的死了,剩下我和一个傻儿子,更是困苦!有一年丫鬟山盖铁瓦殿,我给山上背铁瓦,每一块的“背钱”才“四儿钱”,背一天,够个吃饱的就是了。赶到铁瓦殿盖好,我进去看看,哪知道我成道的时辰到了,就“坐化”在殿里(即当时丫鬟山铁瓦殿中坐化的肉体“王奶奶”)。

——摘自《四大门》

“王奶奶”已经被尊为“慈善仙姑”


在当时,有的香头家中有“王奶奶”的塑像,是一个老妪的样子,白发参差,皮有皱纹,表情慈祥,穿黄色道袍,座下列着一个“聚宝盆”,中间放着财宝。


在“王奶奶”的左肩之下,塑着一个农童,短衣秃袖而立,腰间系着“褡包”,右手执皮鞭,左手牵着一匹小黑驴,这是“王奶奶”的儿子,名叫“傻二哥”,又叫“王哥哥”。


“王奶奶”坐化之前,时常骑着小驴出外与人看病,她的儿子充做脚夫,随着他母亲,对于世间也有功德,所以在“坛口”上塑“王奶奶”像,也要将“傻二哥”像塑在一起。

 

据当时的香头介绍,“王奶奶”下神是要吸“关东烟”的,只要下来便烟不离口,并且还要喝较好的茶叶,能喝很多,有时候还要饮酒。


当时除“王奶奶”在“香坛”之中影响较大之外,还有两位比较有影响力的“神”:万花山肉胎成神的“二姑姑”,后被人尊奉为“万花圣母”,以及成道的挑水夫李二。


这些民间的“神”都是当时供奉“香坛”的香头可以请下来附体的。


之所以称他们为“神”,是因为他们本是人身,而动物修真则称为“仙”。


在当时的乡民认识中,“四大门”成神基本是不可能的,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五百年的“道行”,所以,胡、黄、白、柳等仙家虽然在灵力方面高于普通人,但也要先修五百年,才能达到一个凡人的程度,然后才能与人达到一个平等修神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