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马出道萨满 · 业内知识讲解 · 在线答疑解惑
 文化传承·推广的领航者
当前位置:
出马弟子,一定要分清自己是【清堂】还是【混堂】
来源: | 作者:小红先生 | 发布时间: 2024-03-12 | 12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堂子上没有鬼仙或者只有单一种类仙家的就算清堂,大多数清堂就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仙家,查事、断事绝对没问题,但据说是走阴这块儿办不了。

  清堂


  堂子上没有鬼仙或者只有单一种类仙家的就算清堂,大多数清堂就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仙家,查事、断事绝对没问题,但据说是走阴这块儿办不了。


  混堂


  胡黄常蟒与鬼仙都有,不仅能查事,号称也能办一些走阴的法事。可惜混堂弟马不少,夸口的更多,真有本事的还不如清堂的多…


  清堂其实是汉族香门一直存在的形式,那个时候还没有混堂的概念,所以也没有人刻意的称呼自己为清堂口。当然,那个时候也不会称堂口为“堂口”,而是叫“香坛”,只有满族人才叫“堂子”。


  所以我们要明白,“清堂”与“混堂”的概念是满汉文化融合之后的结果。



  解放前,关内香门大多是一个师傅领一个种类的一位仙家,例如,家中只供一位狐仙,看病时,就是那一位狐仙附体。同理,供的是黄仙、白仙或者柳仙,看病时也依然是那一位仙家…


  但个别情况也是有的,有的师傅供奉几位相同种类仙家的,例如一位师傅供奉三位柳仙,一般情况下,这三位柳仙都是亲属关系,兄弟关系居多,而且分工明确,不再是一位仙家大包大揽。


  那时候的人也很朴素,没有现代人脑洞这么大,弄出什么外五行仙家,好像是个动物就能成仙。在当时的人看来,只有胡黄白柳是具有修行灵力的。


  其实清堂的传承依然没有断绝,现在的关内依然有不少堂口是没有清风鬼主的,也依然有传承过去“香坛”规矩的,一个香炉碗看事儿。


  在东北也有这样的故事,笔者多年前就在所住城市听说过一个农村妇人顶蛇仙看事儿的故事。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,说是这名妇人在野外行走的时候被一条蛇吓出了重病,后来作闹一段时间后竟自己好了,但言谈举止与之前有很大差别,村中之人都来看热闹,发现这妇人已经“出马”。


  没有引堂师父,也没有二神,更没有堂单,碗里插上香就能看事儿,能力也不比其他所谓的大堂人马弱,名声一度从当地村子传至笔者所在的省城中。


  由此可见,清堂并不代表就比混堂差,而且现代东北也依然存在清堂,也证明了出马缘分绝不是固定祖传或者娘胎八字带的,是存在后期结缘的。


  反之,笔者生活中见到的所谓祖传出马看事的人多半是神棍,在身上看不出一点有神通的迹象,反倒是那些因机缘被迫走这条路的人往往都成了当地名噪一时的“大仙儿”。


  笔者猜测,混堂这种形式多多少少受满族萨满影响而形成,因为满族人的堂子多数是供奉祖神的,说白了,形式有点像汉人的祠堂。


  .....................


  “香坛”的仙家结合了“堂子”的祖神,这就形成后期的东北流行的混堂全堂仙。


  其实笔者能明白现在大多数师傅和弟子的心理,在出马圈子里,重视堂单形式的人比重视自身能力的人要多很多!


  不知道为什么,有一大群人竟然认为一张堂单就能左右出马弟子的能力,似乎堂单写的牛X就能代表本人真牛X一样。


  所以,现在供混堂的弟马要比供清堂多,而且不是一般的多,可以说很难看到一个清堂。


  这都因为这些弟马奇葩的认知所导致,他们认为混堂仙家多,一定比清堂厉害,所以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这个缘分都往上写…其实啊,都是虚荣心作祟。


  想立混堂必须有清风鬼主,而清风鬼主必须是横死少亡的亲属,如果有非横死的人上堂子,那只能是因为他生前就是顶香的,这样的人可以直接做碑王。


  很多人都说自己立完堂这么不顺那么不顺,清风造了二十来位能顺了?家里祖辈明明安详的死去,非拉上来几个上堂单呆着能顺了?还有的不自己考察,师父让写谁就写谁的,这能顺了?


  不管是“清堂”还是“混堂”,看明白事儿的就是好堂,形式主义的东西没必要追求。永远都是用能力来诠释堂单,而不是靠堂单来粉饰低能!